妙手醫生
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廣告上標注著“純中藥制劑,無毒無副作用”,也常常聽人說“西藥見效快,副作用大,中藥好,中藥安全”。久而久之,我們往往會認為,中藥是安全無副作用的。
中藥真的安全無毒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曾在香港中醫藥展上明確表示,不少中藥材對肝腎都有較強的毒副作用。很多人覺得中藥安全無毒副作用,不論自己身體情況如何,長期大量服藥,這種做法比使用所謂毒副作用高的西藥危害性更大。
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
我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載藥365種,分上、中、下三品,其中下品多為有毒藥物,不可久服。對用藥,要知道哪些藥物有毒,哪些藥物無毒,然后再根據臨床實際情況斟酌用藥。如果胡亂服用中藥,不僅治病不成,反而會致命。
亂用中藥當心肝損害
中藥引起的不良事件特別是藥物性肝損害的事例不斷發生,中藥所致的肝損傷占臨床藥物性肝損傷總病例 的4.8%一32.6%。
以下藥物易導致肝損傷,要多加注意;
可能導致肝損害的植物藥
目前發現的有雷公藤、昆明山 海棠、土三七、蒼耳子、款冬花、 千里光、石菖蒲、蓖麻子、番瀉葉、苦參、山豆根、野百合、虎杖、黃藥子、粉防己、 綿馬貫眾、夏枯草、川楝子、苦楝皮、馬錢子、鴉膽子、罌粟殼、白及、土茯苓、青黛、大黃、澤瀉、 半夏、蒲黃、生何首烏等。其中,關于何首烏的新聞,近年來更是頻頻爆出。
由于生活中許多老百姓喜歡服用何首烏護發、補腎,往往會選擇自行購買何首烏,但普通人購買或采集的何首烏如果未經炮制,可能會含有一種蒽醌衍生物大黃酚,擅自濫用會對身體產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體現,便是肝臟損害。
肝臟損害有哪些表現?
一般而言,急性肝損害的常見臨床癥狀為乏力、納差、厭食、腹脹、惡心嘔吐、尿黃、肝區不適等,少數患者可有皮疹、發熱;黃疸的出現代表肝細胞損害明顯或出現了肝內膽汁淤積;嚴重者出現肝昏迷、消化道大量出血或伴有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慢性患者常有納差、乏力;肝硬化患者可出現消瘦、腹瀉、腹水、脾大與消化道出血等。體征上可有鞏膜皮膚黃染、肝臟腫大伴有壓痛等。
如果在服用中藥后有上述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醫,避免病情加重。
總之,對于廣大朋友來說,有病吃藥要謹遵醫囑,自己不可隨意加量或減量,也不要中藥、西藥隨意混用,更不要自行用藥。如需用藥還是建議在在中醫師和藥師的指導下進行。
參考文獻:
[1].舒圣祥. "中藥無毒副作用"?[J]. 雜文選刊:上半月, 2013, 000(007):P.22-22.
[2].韓德承. 無毒中藥也不絕對安全[J]. 長壽, 2019.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由妙手醫生·執業藥師審核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更多問題可關注妙手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