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楊艷茹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張仲景用附子設方達39首,其中用生附子煎煮時間沒有炮附子長;有34首方用量以“枚”作為計量單位,如干姜附子湯中用附子1枚,筆者推測漢代和如今的1枚附子重量沒有顯著差別;選用劑型有湯劑,丸劑與散劑等。試將經方附子煎煮時長歸納于此,以期對現代臨床運用有所幫助。
煎煮時間
一、煎煮生附子
張仲景用生附子有8首方,其用量均為1枚。
如干姜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此3首方均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茯苓四逆湯“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
而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4首方均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
假設煎煮方藥耗水一升按5分鐘計算(計算時間未必十分準確,但可作為統一計算標準),干姜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茯苓四逆湯的煎煮時間是10分鐘,而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煎煮時間則是不到10分鐘。
張仲景用生附子主治較為急重的病證,煎煮10分鐘可取生附子峻猛之性,達到回陽救急之目的。
二、煎煮炮附子
(1)炮附子1枚有16首方。
如越婢湯、越婢加術湯若“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約15分鐘)
芍藥甘草附子湯“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約18分鐘)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桂枝加附子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湯)“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約20分鐘)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附子粳米湯“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真武湯“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理中丸變丸為湯劑若“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約25分鐘)
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小青龍湯“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約35分鐘)
竹葉湯“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揚去沫。”(約38分鐘)
張仲景用1枚炮附子,煎煮時間為15~38分鐘。
(2)炮附子2枚有3首方。
如甘草附子湯“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約15分鐘)
附子湯“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桂枝芍藥知母湯“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約25分鐘)
張仲景用2枚炮附子,煎煮時間為15~25分鐘。
(3)炮附子3枚有3首方。
如大黃附子湯“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約15分鐘)
桂枝附子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白術附子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20分鐘)
張仲景用3枚炮附子,煎煮時間為15~20分鐘。
(4)炮附子3兩有1首方。
如黃土湯“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張仲景用3兩炮附子,煎煮時間約25分鐘。
權衡張仲景用3兩炮附子與用2枚炮附子煎煮時間大致相當,亦可旁證用炮附子3兩與2枚的量亦基本相同,即10g左右。
張仲景用1枚炮附子煎煮時間最長達38分鐘,用3枚炮附子煎煮時間最長為20分鐘,用3兩炮附子煎煮時間為25分鐘,可見張仲景決定炮附子煎煮時間是根據病證表現與病變證機而確立的,并非因量大即煎煮時間長。
用炮附子之所以煎煮時間偏長,是因為取炮附子醇和之性而達到緩緩攻邪且不峻猛之目的。
另有張仲景對附子瀉心湯則沒有明確指出煎藥所耗時間,即“附子,炮,去皮,破,另煮取汁,一枚(5g)。”
通過分析、研究、歸納、總結經方附子煎煮時間,得知生附子煎煮時間沒有炮附子長,即生附子煎煮時間短可用于急性病或危重病,而炮附子煎煮時間長可用于內傷雜病或慢性病。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