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李冬華北京航天總醫院
高血壓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有文獻報道,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與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將有利于高血壓病的預防和控制。但絕大部分人群缺乏預防保健知識,自我保健能力,那現在大致說說高血壓的健康宣教。
減少鈉鹽攝入很重要,鈉鹽可顯著升高血壓以及高血壓的發病風險,而鉀鹽則可對抗鈉鹽升高血壓的作用。我國各地居民的鈉鹽攝入量均顯著高于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每日應少于 6 克的推薦,而鉀鹽攝入則嚴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壓患者均應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減少鈉鹽的攝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鉀鹽的攝入量。主要措施包括:
1、盡可能減少烹調用鹽,建議使用可定量的鹽勺;
2、減少味精、醬油等含鈉鹽的調味品用量;
3、少食或不食含鈉鹽量較高的各類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腸以及各類炒貨;
4、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
5、腎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鉀的烹調用鹽。
血壓升高,會對心率造成影響;同時,靜息心率又是高血壓患者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在高血壓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及冠脈狹窄中起重要作用。
也就是說,高血壓與心率加快常常互為因果。心率過快,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就更高;血壓高也會造成心臟功能的損害,從而使心率加快。
不可否認,高血壓的發生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但個人的生活方式深受家人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即使高血壓患者想改變生活方式,如果家庭和社會不予支持也很難。
如果購買的食品都含有很高的鈉鹽,限鹽也就成了空話;
住宅周圍沒有良好的體育設施和鍛煉的環境,增加體力活動也就打了折扣;此外,健康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有賴于媒體的支持。
在高血壓的防治方面,家屬的作用不可小視,家人最了解高血壓患者的生活習慣、心理狀況及需求,所以家人要積極學習高血壓的防治知識,讓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共同參與生活方式的干預,從家開始,建設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這樣不但有利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和預防,也促進其他人的健康。
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后,不愿意服藥,擔心降壓藥會產生“抗藥性”,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后用藥無效,趁現在癥狀不重就不用藥。這都是非常錯誤、而且十分危險的觀念。
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除非早期的輕度高血壓,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壓達標者不需要用藥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
血壓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其遠期預后越好,不要等到發展到心腦腎臟器損害時再用藥,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超重和肥胖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積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還會進一步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適當降低升高的體重,減少體內脂肪含量,可顯著降低血壓。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簡便和常用的生理測量指標是體質指數:
[計算公式為: 體重(公斤)? 身高(米)2]和腰圍。
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成年人正常體質指數為 18.5-23.9kg/m2,在 24-27.9 kg/m2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體重;BMI328 kg/m2 為肥胖,應減重。成年人正常腰圍<90/85cm(男/女),如腰圍390/85cm(男/女),提示需控制體重,如腰圍395/90cm(男/女),也應減重。
最有效的減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攝入和增加體力活動。在飲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 控制高熱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飲料及酒類等)的攝入,適當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在運動方面,規律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是控制體重的有效方法。減重的速度因人而異, 通常以每周減重 0.5~1 kg 為宜。對于非藥物措施減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減肥藥物控制體重。
盡量避免需暫時屏氣一蹴而就的運動如搬重物等,因為這些運動可使血壓瞬間劇烈上升,引發危險。排便時用力過度會引起血壓巨大波動,引發心肌梗死或腦卒中。平時要注意吃含粗纖維的食物,預防便秘。
急劇的溫度變化會引起血壓的劇烈波動,甚至有致命的危險。寒冷的日子洗臉不要用涼水,盡可能用溫水。洗澡前后及洗澡時環境和水溫差別太大,會使血壓波動太大。浴盆較深,水壓升高會造成血壓上升,建議只浸泡到胸部以下。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