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朱輝北京豐臺醫院(橋南部)
結核病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儼然成為了全球關注度最高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而相對于患者及家屬而言,肺結核是較為嚴重的負性事件之一,極易給患者帶來強烈的心理應激。相關研究對肺結核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研究發現,一方面肺結核患者缺乏對疾病足夠的認識,另一方面大部分患者均認為癥狀本身構成了疾病,通過治療就可以解除自身癥狀。另外,肺結核患者的治療動機也較低,對自身是否患病或規范化的抗結核治療療程持懷疑態度。隨著近些年來社會各界對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關注度的提高度,如何幫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熱點。本文就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與其壓力和應對方式特點的相關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用以幫助肺結核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肺結核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情況,其與患者壓力源、個性特征神經質等眾多因素有關。
隨著近些年來全球結核病發病率再次提升,社會各界人士對于患者心理健康關注度有所提高。根據相關壓力的理論,壓力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生結果,輕度和中度的壓力不會對人有太嚴重影響,而重度的壓力則極容易對人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嚴重的傷害。肺結核患者在患病后,經常會頻繁出現咳嗽、咯血等一系列呼吸系統的癥狀,同時會伴有發熱、盜汗、疲倦等全身癥狀,體質量明顯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對工作和生活產生無力感,繼而極容易出現恐懼、悲觀、心煩等一系列心理應激反應。在住院治療期間,為了避免疾病傳染,患者需要采取隔離治療,其部分權益和社會生活均需要受到暫時性的限制,繼而使患者會產生自卑感和無價值感,對人際關系十分敏感。另外肺結核病程較長,病情較難治愈,藥物治療具有一定不良反應,加上疾病的治療為家庭帶來了較大的經濟壓力,故而肺結核患者存在著較大的壓力。通過調查發現,肺結核患者壓力主要來源于疾病的本身、醫院治療環境和社會層面三個方面,對壓力源評估均為中等水平。壓力源發生頻率前三名分別是:一 對治療效果的不確定,二 擔憂疾病會傳染給家人,三 擔憂疾病會對社交造成妨礙。對患者壓力面對方式進行調查發現,肺結核患者在對內外壓力刺激時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等應對方式,而這些應對方式不僅影響著患者心理應激反應過程,同時也對身心癥狀造成影響。通過對患者社會支持情況的進行調查可見,肺結核患者的社會支持較國內常模明顯有所下降,其最主要是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受到病情影響需隔離治療,無法看到家屬的探視和問候,使患者感到焦慮、抑郁、恐懼等,自我評價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患者受疾病的影響,社交活動會明顯減少,社會功能降低。此外,對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肺結核患者的SCL-90各項因素得分均較國內普通人群明顯升高,表明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態較差。護理學的強調人在患病等應激情況下,社會支持系統對預后的影響是重要的,社會支持能夠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其在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健康中也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肺結核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與其心理健康飲食呈正相關關系,說明了肺結核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患者家屬、親朋、同事等對其的支持和理解以及幫助均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另外,研究發現,個性特征與肺結核患者的面對方式呈正相關關系,表明不同個性特征的肺結核患者在面對壓力時采取的應對方式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有著明顯的差異,進而對心理健康狀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有其他專家提出了醫護人員在給予患者有效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心理和社會因素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情況,特別是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問題應作為護理內容之一進行相關干預,進而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完成治療工作。肺結核患者大都存在著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的情況,其與患者的壓力源、個性特神經質等眾多因素有關,臨床中在給予肺結核患者充分治療的同時,還應該注重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關注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從眾多方面入手用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